主题 : 【推荐】最近刚买了本杨绛的《走到人生边上》(附书评)
级别: 模拟之星
UID: 6
精华: 0
发帖: 1364
威望: 0 星
金钱: 2216 浮游币
贡献值: 9 点
好评度: 1471 点
人气: 3 点
在线时间: 197(时)
注册时间: 2004-03-24
最后登录: 2021-01-05
楼主  发表于: 2007-11-13 08:58

【推荐】最近刚买了本杨绛的《走到人生边上》(附书评)

都96岁高龄了还能写书,真是我们这些读者的福音呀
只要她出的书,我一定买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96岁杨绛:在人生边上的追问
文:郭红 出处:北京晚报 2007年10月

    “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,向后看看,也向前看看,向后看,我已经活了一辈子,人生一世,为的是什么呢?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。向前看呢,我再往前去。就什么都没有了吗?当然,我的躯体火化了,没有了,我的灵魂呢?灵魂也没有了吗?有人说,灵魂来处来,去处去。哪儿来的?又回哪儿去了呢?说这话的,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,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。可是上帝存在吗?灵魂不死吗?”

    2005年,九十多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病中提笔,开始了她的人生随笔《走到人生边上》的写作。2007年,这部带有自问自答性质的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,带给我们许多对生命根本问题的思考与追问。杨绛先生一向为人低调,多病的身体也让人不忍打扰,约请本书责编郭红写下此文,记述这本成书前后的点滴,以飨读者。

    这本书,我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。我一向喜欢杨绛先生的文字,那种凝练、精到、准确,在今天的作家中几无可见。除非具有丰厚的国学根底,同时又有智者的洞察和坦率,否则绝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。我常会为其中独到的表达而在心里暗暗叫好。

    但惭愧的是,这一次的阅读,却令我摸不着头脑。因为这次我只是个设计严密的校对软件,职责是一遍遍地搜索其中有无别字。责任编辑就是这样。我看到一个个的字在眼前显现、隐去,而意义则躲藏在更远的背后。直到有一天,漾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捧在手中,才是与这本书的真正相遇。

    有意思的是,此前我并不知道杨绛先生这几年在写什么。自从开始编辑出版《钱锺书手稿集》以后,我一直在为自己进度缓慢而负疚不已。但杨先生却一直很淡然地对待那件事,一直很友爱地对待我。这几年里,我见到杨先生的次数不多。每次去,她都会从客厅里轻悄地出来,含笑让我去坐。我喜欢挨着杨先生坐,喜欢感觉她那种令人温暖愉快的气质。我们随意交谈,但她从未说起过正在写的东西。直到八月中旬的一天,我才得知新作完稿,而两天以后,商务印书馆就将此书发排了。


《走到人生边上》书影

    这是一本与杨先生以往的作品大有不同的新书。身为著名的作家、翻译家,她有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有自己驾轻就熟的领域。然而,在这本书里,她抛开了关于角色与形式的一切束缚,径直走进了人们都以为她并不熟悉的一个领域。在读到这本书后,周国平写道:“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,她只与自己讨论,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,甚至与她暂时栖身的这个世界无关……她是如此诚实,所以她未得到确定的答案,但是得到了确定的真理”。

    而她的讨论又有着怎样苍凉的基调!在前言中,她说,“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,向后看看,也向前看看。”不过随后她又显出了十足的勇气:“人生一世,为的是什么呢?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。”

    杨先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,又是蜚声文坛的作家。她要讨论的是数千年来多少贤哲一直争论不已的问题,那是一些简单而又永恒的问题。她在书中对于人和人生的探讨,质朴而又直接。她说:“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,按照合理的规律,合乎逻辑的推理,依靠实际生活经验,自己思考。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,发现问题,解答问题;能证实的予以肯定,不能证实的存疑。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,看能探索多远。”

    上帝存在吗?

    人有灵魂吗?

    什么是人的本性?

    灵与肉是什么样的关系?

   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?

    ……

    循着知识和经验的路径,杨先生认真地写下了对困扰着她的那些问题的思考。她既是一个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,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,又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子,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。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,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演。她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,解自己的惑。最后,她平静地写道:“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,我能知道什么?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。我无从问起,也无从回答。”

    然而,所有的观点都在书里了。

    最有意思的则是篇幅与正文相若的“注释”。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,它就是感性的;正文部分是抽象的,它就是具体的。它注释的是杨先生的观点,而不仅仅是引文资料。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,记的是一些令她印象深刻的人和事。它们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。《她的自述》里,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,不就是“人生实苦”吗?而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?年逾六旬爬树捉猫的温德先生,令人读后不由莞尔。《胡思乱想》里,关于灵魂究竟用什么样子去见天堂里的亲人的猜测,实在出人意料。最令人唏嘘的是《比邻双鹊》。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!最后,杨先生只淡淡一句:“过去的悲欢、希望、忧伤,恍如一梦,都成过去了。”

    阖上书后,我仿佛听到了轻轻的轻轻的一声长叹。
[ 此贴被ken1120在2007-11-13 12:13重新编辑 ]
YZB
级别: 超级版主

UID: 12451
精华: 6
发帖: 19114
威望: 173 星
金钱: 2097 浮游币
贡献值: 10932 点
好评度: 54914 点
人气: 4322 点
在线时间: 19868(时)
注册时间: 2004-10-02
最后登录: 2025-01-05
沙发  发表于: 2007-11-13 10:55

K兄貌似很喜欢买书啊`
现在收藏很多了吧?
姿始姿终姿由姿在
级别: 模拟天才
UID: 360
精华: 0
发帖: 5295
威望: 1 星
金钱: 3203 浮游币
贡献值: 1 点
好评度: 6226 点
人气: 3 点
在线时间: 705(时)
注册时间: 2004-03-26
最后登录: 2016-10-11
板凳  发表于: 2007-11-13 11:35

介绍下内容呀
华丽的低调!
级别: 模拟之星
UID: 6
精华: 0
发帖: 1364
威望: 0 星
金钱: 2216 浮游币
贡献值: 9 点
好评度: 1471 点
人气: 3 点
在线时间: 197(时)
注册时间: 2004-03-24
最后登录: 2021-01-05
地板  发表于: 2007-11-13 11:53

引用
引用第1楼YZB于2007-11-13 10:55发表的  :
K兄貌似很喜欢买书啊`
现在收藏很多了吧?


呵呵,我是收藏很多了。
除了必买的专业书以外,
我只买文学方面的书,
如散文、随笔、杂记、文论、访谈、传述录等等,这些都不会过时的书籍。
至于小说,我以前很少买,现在更不会去买了。(除非特别特别喜欢的)

而且我买书时又分两种方法买:
一、买喜欢的作家的作品。
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家,只要他(她)出的书,不看简介直接就买。
目前我只买老一辈的作家的作品,现在这些所谓的作家的作品,像是白开水,淡而无味。

二、按作品的内容买
看简介或看了部份内容以后觉的此书不错,并且值得我反复看的,当然买了。

目前我还坚持每周到图书馆借书看,每次至少借一本。
借来的书那就更杂了,在此不一一说明了。

说了半天关于我收藏具体有哪些书,也不知我要不要说呢?说了有人听吗?
级别: 模拟之星
UID: 6
精华: 0
发帖: 1364
威望: 0 星
金钱: 2216 浮游币
贡献值: 9 点
好评度: 1471 点
人气: 3 点
在线时间: 197(时)
注册时间: 2004-03-24
最后登录: 2021-01-05
草席  发表于: 2007-11-13 11:57

引用
引用第2楼侠盗Z于2007-11-13 11:35发表的  :
介绍下内容呀


《走到人生边上》的介绍网上都有,还要我转贴吗?
好吧,那我就转吧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杨绛:走到人生边上

钱碧湘


《我们仨》问世四年后,杨绛先生以九十六岁高龄推出新作《走到人生边上》,令人称奇,令人叫绝。

乍看书名,自然会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《写在人生边上》。当时钱先生刚过而立之年,远离妻女,客居内地,集子由杨先生在上海“收拾、挑选、编定”。书的扉页上题词“赠予  季康 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日”。序言中,钱先生把人生比喻作一本大书。集中所收十篇散文,正是他在生命的鼎盛时期解读人生而留下的记录。六十六年后,杨先生为自己的暮年之作命名“走到人生边上”,正好与钱先生的壮年之作《写在人生边上》遥相呼应。想必她在落笔题名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。

《我们仨》中,杨先生用“古驿道”暗喻人生似旅途;《走到人生边上》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。作者已经九十六岁,她走在夕阳西下、暮色苍茫之中,回望来路,斯人已逝,多少前尘旧事,魂牵梦绕,难割难舍,难断难了。从《写在人生边上》到《走到人生边上》,岂不是在生命的暖流中,两个默然相契的灵魂长相守望,超越了时间空间,超越了阴阳生死。如此这般的“夫唱妇随”,令我感动莫名。

《走到人生边上》是部领军之作、升华之作,和杨先生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。

全书编排分为两个部分。杨先生称前半部四万余字为“本文”,将后半部十四篇散文冠以“注释”之名。就是说,前半部是主体,是文本;后半部是文本的注脚。本文与十四篇散文之间,形成 “六经注我,我注六经”的非常格局。这样的阐释方式可谓是别开生面,前无古人。

“注释”部分读来备感亲切。它们是我熟悉的风格,喜爱的笔墨。阿菊闯祸险酿大火;喜鹊夫妇筑巢之勤,丧子之痛;三叔叔的家庭悲剧;秀秀为亲人无私付出,回报却是亲情的疏离和背叛,等等。作者平实写来,却动人心魄,犹如阳关三叠,一唱三叹。其内容呈现的善善恶恶、是是非非,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本文相契合照应。杨先生之冠名“注释”,很是贴切,很是深刻。

本文部分文风一变,夹议夹叙,开合自如,纵心而论。议论时虽然旁征博引,却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论文;叙述时文笔灵动,旨归又紧扣议论。阅读之初我颇为惊讶,稍有陌生之感。细读下来,又颇多新鲜之感。在不大的篇幅中,作者议论所及,都是古往今来的大命题、大难题。诸如:生存死亡、神灵鬼魅、肉体灵魂、宗教信仰、道德良心、人生价值,等等,不一而足。无论拈出哪一组论题,相关著作早已汗牛充栋,古今中外多少大士哲人、专家学者毕其一生殚精竭虑而至今仍然莫衷一是。可以断言,未来若干世代辩论也仍将继续,未有穷期。

中国文士论学养推崇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杨绛先生可以称得上是兼具两“万”的耆学宿儒。或许她更多此一筹:她即将登临生命的珠峰—— 一百岁,而且至今未见有高山缺氧反应。她依旧思路清晰,下笔琳琅。她在本书中涉及如此之多的人生哲理,气势宏大,却无意强作解人,一一得出终极结论。作者凭借她过人的聪明才智、深厚的知识学问、丰富的生活阅历、惊人的毅力勇气,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去思索,去感悟,去质疑,邀约读者对生命多一分关爱,对灵魂多一分修炼,对命运多一分敬畏,对良知多一分守护。

《我们仨》是至情之作,读者要用情去阅读,追随作者歌哭,体味人间至爱,达于至真。

《走到人生边上》是至理之作,读者要用心去阅读,追随作者思考,求索人生真谛,“止于至善”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来源:《中国图书商报》2007年9月25日)
[ 此贴被ken1120在2007-11-13 12:04重新编辑 ]
新新航向
级别: 模拟名流
UID: 294
精华: 1
发帖: 7668
威望: 4 星
金钱: 92 浮游币
贡献值: 54 点
好评度: 12540 点
人气: 74 点
在线时间: 268(时)
注册时间: 2004-03-26
最后登录: 2023-04-11
5楼  发表于: 2007-11-14 22:38

推荐《货币战争》。。。
级别: 模拟之星
UID: 5924
精华: 0
发帖: 3086
威望: 0 星
金钱: 3134 浮游币
贡献值: 19 点
好评度: 4284 点
人气: 119 点
在线时间: 300(时)
注册时间: 2004-05-31
最后登录: 2013-06-09
6楼  发表于: 2007-11-14 22:57

推荐『三国演义』……
http://gh.ffshrine.org/soundtracks/